船舶檢驗高質量發展是一流海事建設的重要一環,對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維護水域環境清潔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在保障安全、綠色運輸和智慧交通建設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到本世紀中葉,要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作為水上交通安全的監管源頭,船舶檢驗的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
從技術層面來看,船舶檢驗是船舶檢驗機構對船舶及其設備的技術狀況進行檢驗、審核、測試和鑒定的總稱,船舶只有通過相應的檢驗,才能取得必要的技術證書或保持證書的持續有效。對造船業和航運業來說,船舶檢驗一方面保證了船舶的技術狀態滿足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的要求,促使航運公司保持營運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損害水域環境,提高船舶在航運市場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保證了主管機關對船舶實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總的來說,船舶檢驗是造船業和航運業的“貼身管家”和“金牌保姆”。
縱觀世界經濟和歷史發展,交通強國也必然是海洋強國和制造強國,建設海洋強國和制造強國一定需要船舶檢驗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支撐。船舶檢驗的高質量發展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是制造強國建設的重要一環。
船舶檢驗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建設交通強國的宏偉目標,交通運輸系統要立足中國特色帶著世界眼光,在新時代奮力開啟嶄新征程。船舶檢驗行業作為交通強國建設海事篇的重要一環,長期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的發展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人民滿意、保障有力、國際前列”海事建設目標,以改革、創新、開放為動力,推動船舶檢驗行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著力服務人民、服務大局、著力建設人民滿意船檢,著力打造權責清晰、規范高效、監管有力、服務優質的船舶檢驗高質量發展體系,促進水上交通的本質安全,為交通強國戰略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船舶檢驗要緊緊抓住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歷史機遇,大力推進船舶檢驗的高質量發展,依靠船檢高質量發展全力助推船廠基礎設施、船舶運輸裝備、船檢隊伍技術服務能力、船檢體制機制與政策法規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依靠船檢高質量發展為船舶能夠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運輸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運輸需求;依靠船檢高質量發展帶動和促進制造業、航運業及配套產業的生產力合理布局、轉型升級,有效支撐交通強國戰略的實施。
船舶檢驗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同時提到,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這對船舶檢驗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使命要求。如今,隨著海洋強國戰略的逐步實施,業界對于船舶檢驗行業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綜合來看,船舶工業以及航運業在標準、船型開發和相關配套服務業等方面都與船舶檢驗行業有著密切關系。歷史證明,各海洋國家在走向海洋強國的征途中,本國船舶檢驗行業和機構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即使在船舶工業大規模遷移的背景下,這些國家依然憑借其船舶檢驗機構在技術和標準領域的強大優勢,長久保持著在國際海事界的重要影響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必將在未來全球經濟大格局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相應地船檢機構和行業也需要承擔起越來越多的責任和義務,在海洋強國建設中履行好國家賦予的使命。一是通過船檢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國機構在國際規范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推動我國航運業、造船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運用新技術、新標準推動我國航運、造船和配套產業升級換代,提升中國相關行業的國際地位和產業影響力;二是通過船檢高質量發展提升海洋工程技術保障能力,促進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把握國際海洋工程技術發展動向,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促進我國海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加強前瞻性技術研究,為海洋經濟發展做好技術儲備,為新型、高技術、高附加值海洋裝備提供先進的規范標準;三是通過船檢高質量發展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能力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為海洋環境保護提供先進的技術標準。
船舶檢驗是制造強國建設的重要一環。
在船舶檢驗機構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船舶工業堅持走自主可控和開放合作的創新發展之路,科技創新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中國在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等主流船型領域實現全系列自主研制,產品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高端船舶自主設計能力不斷提高,逐步形成從淺海到深海、從勘探鉆井到開采生產和作業運輸的海洋工程裝備研制能力;航母工程、載人深潛、船用動力、智能船舶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在世界海洋科技領域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實現了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領跑”、由“技術引進”到“中國制造”再到“中國創造”的轉變。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與突破,造船業航運業從信息化時代走向智能化時代已是必然。智能航運的浪潮可能比預期來得更快,目前,物流電商化推動了物流成本降低和全球物流體系重構,航運運價提升遇到了“天花板”;造船及航運業過度依賴于人力資源,減員是降本增效的主要途徑;現代高新技術為船舶貨運無人化、港口自動化、監管和服務現代化提供了技術支撐。面對新的問題,新的形勢,船舶檢驗機構必須要堅持開放融合和創新驅動,實施更加開放的船舶檢驗政策,制定更加適應創新發展的船舶技術規范,以創新驅動發展,凝聚推動制造強國建設的持續發展動力。
船舶檢驗是造船業航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船舶檢驗行業積極作為,全力推助造船業及航運業向高端領域進軍。從目前航運、造船以及海洋裝備行業發展趨勢來看,船舶在滿足普遍關注的經濟、高效、綠色、安全的基礎上,正快速向智能化、無人化、大型化方向發展。各級船舶檢驗機構加大力度開展了智能技術、網絡安全、無人船舶、風帆應用、深海水下生產系統、LNG運輸應用、綠色新技術和能效技術、超大型集裝箱船、超大型礦砂船、江海直達船、極地科考船、極地多用途集裝箱船、豪華郵輪等的研發和應用,為航運、造船及相關產業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奮力探索造船技術高地。LNG運輸船和豪華郵輪被造船界譽為最難攻克的陣地,而豪華郵輪則被業界稱為國內造船界最后的短板。如今,在LNG運輸船及LNG動力船方面,通過各級船舶檢驗機構與相關各方的合作,在新技術浪潮中積聚了強大的發展潛能,船舶訂單和相關項目逐漸增多。在智能船、無人船研發方面,自船舶檢驗機構與業界共同努力下,全球第一艘智能船舶“大智”輪的亮相,國際海事界見證了中國的智慧,見證了中國船檢的力量。此外,由我國船檢機構中國船級社積極參與組建的“無人貨物運輸船開發聯盟”,參與打造無人船海上測試場等,這些都為未來繼續保持和引領智能船舶研發勢頭打下了基礎。
竭力探索航運環保舉措。截止目前,各級船舶檢驗機構已在污染物排放、清潔能源、高能效技術和二氧化碳排放核查等方面編制了近30項規范指南,除制定《綠色船舶規范》外,還發布《天然氣燃料動力船舶規范》、《太陽能光伏系統及磷酸鐵鋰電池系統檢驗指南》等一系列標準,而《船舶應用替代燃料指南》的出臺,則為甲醇/乙醇、燃料電池、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在船上應用提供了技術標準,也為航運企業降低船舶污染排放、提升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提供了技術保障。
積極打造三位一體產業鏈條。航運、造船與船檢三位一體不可分割,一個國家航運、造船的強大,離不開船舶檢驗機構的技術和標準規范的支撐。船檢機構通過參與國際談判會議等,反饋一手國際航運信息,及時跟進研發最新技術規范,能夠促進產業生態鏈良好發展。要緊緊圍繞國家戰略、船舶檢驗高質量發展相關要求,樹立船檢、船廠、船東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合作理念,明確標準在前、技術緊跟,齊心協力勇挑重擔,中國的造船業、航運業和船檢機構才能實現互利共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歷史從來都眷顧那些與時偕行的奮進者、直面挑戰的勇敢者、善作善成的實干者。推動船舶檢驗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是我們在新時代的新長征。各級船舶檢驗機構將在這條長征路上繼續弘揚奮斗精神,保持奮斗姿態,以重整行裝再出發的姿態推動我國船舶檢驗的高質量發展,為我國早日建成交通強國貢獻船檢力量!
轉載自:航運信息網